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,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

以后再说X

法律知识

法律知识

一场未挂的电话与刑事会见的转机:从慌乱自辩到法庭边缘的救赎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5-04-10 22:11:27点击:

  有些案子像深夜里的一盏灯,微弱却能照亮一条路。我干律师这些年,2024年那起刑事会见的经历,总让我觉得像一场意外的旅程。主角是个叫小刚的年轻人,20多岁,送外卖为生,平时嘻嘻哈哈。他怎么也没想到,一个没挂断的电话,会把他卷进一场抢劫案的深渊。这故事里有生活的慌乱,也有法律的冷峻,读来让人既揪心又松口气。

  开端:电话的失误

  小刚每天骑着电动车穿街走巷,送餐赚点辛苦钱。那天是2024年秋天的一个傍晚,他送完最后一单,在路边休息,顺手给朋友打了个电话,聊着当天赚了多少钱。聊到一半,客户又催单,他慌忙塞手机进口袋,以为挂了就跑去送餐。可电话没挂,麦克风录下了他跑步的喘气声,还有一句无心的玩笑:“抢了这单我就能歇了。”

  没过多久,附近便利店被抢,店员报案说歹徒跑得急,喘着气。小刚的电话记录被查到,那句玩笑成了“证据”,警方认定他是抢劫犯的同伙。小刚被抓时,满脸懵圈:“我送外卖呢,怎么就抢劫了?”

  危机:从外卖员到嫌疑人

  小刚被拘留时,手还攥着送餐箱。他跟警察喊冤:“我就是随便说说,哪抢人了?”可证据不饶人:电话没挂,录音里有喘气声,时间和案发吻合。《刑法》第263条规定,抢劫罪可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,若有同伙,分工协作更重。警方怀疑,小刚用电话“联络”同伙,那句玩笑是暗号。

  我接手这案子时,他已经被关了三天。姐姐找到我,眼泪汪汪地说:“他老实得连谎都不会撒,怎么会犯罪?”我翻卷宗,心里直犯嘀咕。录音看着像铁证,可小刚连便利店都没进过,这案子得靠会见挖真相。

  会见:慌乱中的突破

  我申请了会见,那天看守所里灯光昏暗,小刚被带进来时,低着头,手铐磕在桌上响了一声。我开门见山:“小刚,那电话怎么回事?”他抬头看了我一眼,眼圈红红的:“我送餐急,忘了挂,随口一说。”我追问:“你去过便利店吗?”他摇头:“没去,我送完就回家了。”

  这话像个缺口,我记下来,心里有了谱。他的慌乱不是心虚,是怕解释不清。我得从录音和路线查起。

  交锋:真相的拉锯

  我调了完整录音,喘气声后面还有他喊“餐到了”的声音,和抢劫时间差了半小时。我又查了他的送餐轨迹,那晚他跑了五公里外,压根没靠近便利店。我跑去案发地附近,找到个路边摊老板,他说见过小刚送餐,没见他进店。

  我把这些交给警方,要求重查。几天后,警方抓到真凶,是个惯犯,和小刚没任何联系。可检察院不松口,说小刚的玩笑“可能误导”,有嫌疑。我当庭递上轨迹图和录音,反问:“我当事人送餐累得喘气,哪来的抢劫故意?”我还请了个外卖员作证,小刚那天忙到没空吃饭。

  高潮:无罪的曙光

  关键时刻,真凶供认抢劫是他一人干的,电话是巧合。法庭上,这供词像一道光。法官听完,宣布休庭。几天后,判决下来:小刚无罪释放,主凶另案处理。

  小刚走出看守所那天,天空晴朗。他站在路边,低声说:“我还以为这辈子完了。”姐姐拉着我道谢,我摆摆手,说这是证据说话,不是我的功劳。

  尾声:玩笑的代价与法律的底线

  小刚后来还是送外卖,听说每次打电话,都多看一眼挂没挂。我想起这案子,总觉得刑事会见像个窗口,那场未挂的电话,差点把小刚埋进深坑。法律是严肃的,抢劫罪得有“共同故意”,可现实里,一个玩笑,可能就让老实人撞上它的硬边。

  这故事没英雄,只有个外卖小哥,在生活的夹缝里,靠着点真相和运气,逃过了牢狱。我做律师,最怕无辜者背锅,最庆幸能拉人一把。小刚还在送餐,听说每次喘气,都怕再被误会。